第58章(1/2)
阿朝的一年四季第58章:
萧承远闻言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。
他连忙拿起书桌上的那封信,仔细地读了起来。
信中,萧策详细地分析了现有投石机的弊端,比如投掷距离短、精准度低、操作复杂等,还画出了改良后的投石机图纸,标注了各个部件的改进方法。
虽然有些想法还略显稚嫩,却能看出萧策的用心与才华。
“这孩子……”萧承远读完信,眼眶再次泛红,声音里满是欣慰,“我竟不知道,他还有这般本事。夫子,真是多谢您,若不是您,我恐怕还在逼着他读那些他不喜欢的书,白白浪费了他的才华。”
谢临洲摇摇头:“萧将军不必谢我,这都是萧策自己的天赋与努力。我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发挥的机会罢了。其实,不仅仅是萧策,国子监里还有不少出身寒门或者武将世家的学生,他们或许在四书五经上不如那些世家子弟,却在其他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。”
“只是可惜,”谢临洲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惋惜,“这些学生大多不被看好,甚至有些教书先生还劝他们放弃自己的爱好,专心攻读圣贤书。久而久之,很多学生都放弃了自己的天赋,变得越来越平庸。”
萧承远闻言,心中更是感慨。他想起自己小时候,也喜欢研究兵器,可父亲却告诉他,武将在朝堂上没有地位,让他好好读书,将来考取功名。
可他实在不喜欢读书,最后还是走上了武将的道路。这些年,他一直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爱好,现在听谢临洲这么说,更是觉得愧疚。
“夫子,您说得对,”萧承远坚定地说,“我们不能再让这些孩子重蹈我们的覆辙。以后,萧策若是想研究军械,我绝不会再阻拦他。不仅如此,我还会支持他,给他找更多的资料,让他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。”
谢临洲闻言,脸上露出了笑容:“萧将军能这么想,真是太好了。其实,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,无论是出身世家还是寒门,只要有才华,有抱负,都应该有机会施展自己的能力。我在国子监教书,就是希望能给这些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,让他们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发展,将来为朝廷,为百姓,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夜渐渐深了,谢府的庭院里只剩下虫鸣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。
书房里,烛火摇曳,谢临洲和萧承远依旧坐在书桌旁,畅谈着朝堂局势、武将处境,以及孩子们的未来。
萧承远越聊越投机,他发现谢临洲虽然是文官,却对军事有着深刻的理解,对武将的处境更是感同身受。他甚至拿出自己珍藏的北疆地形图,跟谢临洲探讨起边关的防御策略。
谢临洲也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,比如在边境修建烽火台,加强情报传递;在敌军常出没的地方设置陷阱,减少士兵的伤亡等。
“夫子,您对军事的理解,真是让我佩服不已。”萧承远由衷地说,“若是朝中的文官都能像您这般,理解我们武将的不易,重视军事,那我大周朝的边防,定会更加稳固。”
谢临洲笑了笑:“萧将军过奖了。我不过是读了些兵书,又听祖父讲过一些边关的事情罢了。真正了不起的,还是那些在边关浴血奋战的将士们。他们远离家乡,冒着生命危险守护着我们的国家,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,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过错。”
他顿了顿,又道:“不过,我相信,这种情况一定会改变的。现在,陛下已经开始重视军事了,上个月还下旨,要增加边关的军饷,改善将士们的生活。而且,越来越多的文官也开始意识到军事的重要性,比如刑部尚书邢大人,就经常在朝堂上为武将说话。将来,等萧策他们这些孩子长大了,走上朝堂,定会给朝堂带来新的风气。”
萧承远点点头,眼神里充满了希望:“夫子说得对,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。以后,若是夫子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,尽管开口。无论是找军事资料,还是联系边关将领,我都能帮上忙。”
谢临洲闻言,心中一暖:“萧将军客气了。若是将来萧策需要去边关实地考察,或者需要跟边关将领交流,恐怕还真要麻烦萧将军。”
“没问题,”萧承远爽快地答应下来,“到时候,我亲自带萧策去北疆,让他看看真正的战场,听听将士们的想法。我相信,这对他研究军械,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。”
两人又聊了许久,直到窗外的天色泛起了鱼肚白,萧承远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。
他起身,对着谢临洲再次躬身行礼:“夫子,今日跟您畅谈,我真是受益匪浅。多谢夫子对萧策的教导,也多谢夫子让我明白了这么多道理。以后,我定会全力支持萧策,让他能好好发挥自己的才华。”
谢临洲也起身,送萧承远到门口:“萧将军不必多礼。萧策是个有天赋的孩子,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。以后,我们还要多多交流,共同培养这些孩子,让他们能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。”
萧承远点点头,转身离开了书房。
临走前,谢临洲放才想起自己忘了什么,“萧将军,谢某不过是一介教学先生,先前带萧策去兵部,传信等,都依仗了萧将军的威名,在下再次说声抱歉。”
萧承远声音洪亮,“无事,无事,老夫有用武之地乃是好事,往后,谢夫子做事只管去做便好。”
谢临洲站在门口,看着萧承远渐渐走远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糟了,熬穿了,策论没改,没备课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